急性支氣管炎:症狀與治療 - Yeung Ho Hong 楊浩康
急性支氣管炎:病因、症狀與全面管理
急性支氣管炎(Acute Bronchitis)是一種由於氣管及大氣道急性發炎所引起的咳嗽疾病,通常不伴隨肺炎徵象。這種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,如鼻病毒、腸病毒、流感A型和B型、呼吸道合胞病毒,而細菌感染則僅佔少數(約1%至10%)。此外,也有少數病例是由非典型細菌感染,如肺炎支原體(Mycoplasma pneumoniae)、肺炎衣原體(Chlamydophila pneumoniae)及百日咳博德特菌(Bordetella pertussis)等引起。這些病毒或細菌入侵後,在呼吸道引發炎症反應,導致細胞分泌增加及氣道黏液分泌增多,進而引發咳嗽症狀。
急性支氣管炎的症狀
急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症狀表現多樣,但其典型特徵是突發性咳嗽,通常持續約兩至三週。起初,患者可能出現輕微發燒及喉嚨不適,但隨著病程進行,咳嗽可能逐漸加劇,特別是在夜間發作時更令人難以入睡。患者常報告伴隨胸骨下或胸壁的疼痛感,這是因為反覆咳嗽引發局部肌肉拉傷,加上炎症波及,造成不適。
此外,急性支氣管炎常伴有痰液產生,雖然有時痰液呈現膿性,但並不一定意味著細菌感染,而是由於發炎反應所致。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呼吸急促、鼻塞、頭痛和喉嚨痛。部分患者在體格檢查中可發現肺部聽診時有喘鳴或羅音,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初期會有輕度發燒,但這通常在病程的後期逐漸消退。
在診斷急性支氣管炎時,醫生會仔細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咳嗽的更嚴重疾病,如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肺炎及心臟衰竭等。精確的診斷通常依賴於詳細的病史採集、體格檢查和必要時的輔助檢查,例如胸部X光檢查,以確保沒有肺炎的存在。
治療與護理建議
治療上,急性支氣管炎主要以對症療法為主。對於大部分病例,患者可以通過充分休息、多喝水來促進痰液排出和緩解症狀,並避免煙霧和污染物的刺激。部分患者在症狀較重時,可能需要使用藥物以改善呼吸功能,這包括β2受體激動劑來擴張支氣管,幫助減輕呼吸困難。若懷疑細菌性感染,醫生也可能根據具體情況短期使用抗生素,但這僅適用於極少數病例。
另外,患者應特別注意控制體內炎症反應,若出現劇烈咳嗽導致胸部疼痛,適當使用鎮痛劑和解熱藥也有助於舒緩症狀。家庭護理方面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、避免冷熱交替過度刺激呼吸道,並且注意飲食均衡,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,促進病情恢復。
同時,存在一些常見的誤解。例如,有人認為急性支氣管炎就是普通感冒,其症狀較輕且持續時間短,但事實上,急性支氣管炎的咳嗽往往持續數週且症狀更為劇烈。還有一些患者誤以為所有咳嗽都需要使用抗生素,但由於大多數急性支氣管炎均由病毒引起,抗生素對其無效,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總而言之,急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,其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,但也可能由細菌或非典型病原體導致。通過正確診斷、對症治療以及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,如充分休息、適量運動、多喝水和保持健康環境,患者通常能在兩到三週內緩解症狀,恢復正常生活。對於症狀加重或持續不見改善的情況,應及時就醫,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引起併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