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痛風:成因、症狀及管理 — 楊浩康醫生
痛風是一種炎性關節炎,特徵是關節突然出現劇烈疼痛、紅腫和腫脹。它發生在血液中尿酸積聚過多,導致關節內形成尖銳的結晶。這種情況已知數百年,通常與富含嘌呤的飲食有關。
www.scientificanimations.com/, CC BY-SA 4.0, via Wikimedia Commons
痛風的成因
痛風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,即血液中尿酸過多。幾個因素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:
- *飲食:* 高嘌呤的食物,如紅肉、內臟肉類、貝類和含糖飲料,會增加尿酸水平。
- *肥胖:* 體重過重會導致尿酸產生增加和排泄減少。
- *遺傳:* 家族中有痛風病史的人風險較高。
- *藥物:* 某些利尿劑和影響腎功能的藥物可能會提高尿酸水平。
- *疾病狀況:* 高血壓、糖尿病和腎病等情況也可能促進痛風的發作。
痛風的症狀
痛風發作通常突如其來,且非常疼痛。常見的症狀包括:
- *劇烈的關節疼痛:* 通常從大腳趾開始,但也可以影響其他關節,如踝關節、膝關節和手腕。
- *紅腫:* 受影響的關節可能變紅和腫脹。
- *活動範圍受限:* 關節可能變得僵硬,難以活動。
- *發燒:* 在某些情況下,輕微的發燒可能伴隨痛風發作。
痛風的診斷
醫療提供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診斷痛風:
- *病史:* 討論症狀和家族病史。
- *體檢:* 檢查關節炎症的跡象。
- *血液檢測:* 測量血液中的尿酸水平。
- *關節液分析:* 從受影響的關節抽取液體以識別尿酸結晶。
治療與管理
雖然痛風可能是一種慢性病,但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管理症狀並預防未來的發作。
急性發作管理
- *非類固醇抗炎藥(NSAIDs):* 像布洛芬或萘普生等藥物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和炎症。
- *秋水仙鹼(Colchicine):* 此藥物可以減輕急性發作期間的疼痛,特別是在早期服用時。
- *類固醇:* 如果NSAIDs或秋水仙鹼無效或不適合,可能會開類固醇。
長期管理
為了預防未來的痛風發作,長期策略包括:
- *生活方式改變:* 保持健康體重、多喝水和定期運動有助於管理尿酸水平。
- *飲食調整:* 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,避免酒精可以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。
- *藥物治療:* 在某些情況下,可能會開長期降低尿酸水平的藥物,如別嘌醇(Allopurinol)。
結論
痛風是一種疼痛且常常使人無法忍受的病症,但通過適當的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,個人可以過上健康的生活。了解其成因、症狀和治療選擇對於有效管理至關重要。如果你懷疑自己患有痛風,諮詢醫療專業人員是獲得準確診斷和適當護理的關鍵。